論節儉
6B 麥凱晴


    「節儉」是指儉省節制,包括金錢、時間及感情等方面。節儉是一種個人涵養,是一種家庭風氣,是一種社會責任,影響甚大。因此,我認為節儉很重要,每個人都應該培養這傳統美德。
    首先,節儉是一種個人涵養。中國古代著名智者諸葛亮用「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」《誡子書》教導兒子。他指出君子的品行,以恬靜來提高修養,以節儉來培養品德。在現今鼓勵消費的社會裏,只有具備節儉的美德,審慎理財,量入為出,過著有紀律和簡樸的生活,才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。巴菲特就是節儉的超級富豪代表。雖然他已是全球第三富有,但仍然住在他於1958年以3.15萬美元購買的房子裡,沒有手機,沒有電腦。他以「節儉」為車牌號,時刻提醒自己或路人要節儉。巴菲特還不忘把自己的財富損獻給慈善機構,他的高尚品格真是令人敬佩。
    再者,節儉是一種家庭風氣。我們正因有祖先的節儉累積福蔭,才有今天的享樂。莎士比亞曾說:「勤勉是幸福的右手,節儉是幸運的左手,兩者均可致富。」在一個家庭裏,爸爸勤勞付出,媽媽節儉持家,方可讓家庭沒有後顧之憂。父母有節儉的美德,往往傳承下代,成為家風。我的祖母為人節儉,言語從不高調,行為實在,她的節儉家風深入媽媽的骨髓裏。節儉家風不是掛在嘴上,是銘刻於内心深處,我將接力傳承下去。而且,人生無常。今天的節儉,將成為明天的未雨綢繆。
    最後,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。面對地球暖化、資源有限等問題,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不是必然的。在同一天空下,對富裕的人來說,很多東西都是尋常不過的;相反,對貧窮的人來說,是遙不可及的。所以,我們要珍惜,不要浪費擁有的社會資源。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,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,便把節儉遺忘。其實,在任何時候,任何地方,我們都要以節儉的態度去履行社會責任。正所謂「國以儉得之,以奢失之。」節儉對於社會大有利弊,不能輕易屏棄。
節儉是傳統美德,只有讓節儉成為一種習慣,從小培養成個人修養,承傳家風,社會才會有更大的進步。因此,節儉是健康向上生活的態度,是品質素養和美德,人人都應具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