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中山
6C 黃安澄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孫中山

    孫中山,原名孫文(1866-1924),出生於大帝國廣東省廣州市香山縣翠亨村。不可思議的是出生於貧困家庭的他能推翻滿清,成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及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,更被大中國人民專稱為「國父」。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孫中山有如此動力,作出這種偉大的作為呢?
在兒童時期,孫中山在鄉村四處遊蕩,多次看到女孩子被迫纏足的痛苦,看到奴婢被主人毒打的殘酷。他感到異常傷心和憤怒,看到官兵欺壓良民時,他更深感受到朝的腐敗。這些痛苦無時無刻浮現在他眼前,這些慘叫無時無刻充斥在他的耳邊,最終,他下定決心改變這一切。
在年少時時期,他從英國探訪哥哥歸來期間,受到朝官兵的勒索,令他更深入地感受到朝的腐敗。及後,他經過北帝廟時,見到許多翠亨村村民正在北帝廟俯首跪拜。他非常希望改善中國有史以來的封建思想,便走上前將神像的手折斷,卻引起村民的極大不滿。為了息事寧人,父捐出十兩銀子去修復神像,但孫中山卻被逐出了翠亨邨
在青年時期,他結交了許多意氣相投的朋友,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。他曾發動多次起義,但每次均以失敗告終,更被政府通緝,先後流亡英國日本。但他仍然抱持推翻清廷的決心,永不言棄。終於,武昌起義成功使各地人民團結起來,響應革命黨人,成立了中華民國
他愛國的精神,成為了世世代代的良好榜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