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誠信
6D 梁善茵


        誠信是一種美德,它是一個道德範疇,是良好公民的第二個「身份證」,也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信用的合稱。一個有誠信的人,待人處事真誠老實,講信譽,言必信、行必果,一諾千金。無論在傳統社會或現代社會,一個人講誠信,處處受歡迎;不講誠信的人,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。所以,我認為我們應該做一個有誠信而不虛偽造作的人。


       為什麼我們要做一個有講誠信的人呢﹖首先,誠信是齊家之道。唐代著名大臣魏徵曾說:「父子有禮矣,不誠則疏;夫婦有恩矣,不誠則離。」意即父子間沒有了誠信,關係就會疏離;夫婦之間沒有了忠誠,便會分離。事實上,不但父子之間和夫婦之間需要誠信,兄弟姊妹間的相處,誠信同樣重要。因此,誠信乃是維繫一個家庭的重要元素。


       其次,誠信是交友之道。楊筒曾說:「以實待人,非惟益人,益己尤人。」意即交朋友時,只有言而有信,才能達到推心置腹,無私幫助的目的;相反,朋友之間若充滿虛偽、欺騙,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,因為友誼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。


       最後,誠信是為政之法。《左傳》有這樣的一句話﹕「信,國之寶也。」正正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。孔子在「足食」、「足兵」、「民信」三者中,寧可「去兵」、「去食」,也要堅持保留「民信」。因為孔子認為「民無信不立」,如果人民不信任統治者,國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腳。因此,統治者必須「取信於民」。春秋 戰國時,秦國商鞅主持變法,為樹立威信,承諾只要有人把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搬到北門,賞黃金五十両。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」,終於有人把木頭扛到北門去,商鞅即賞他五十両金。商鞅在人們心目中立了威信,最終統一了國家。同樣,在商鞅「立木為信」的地方,早四百多年前,卻發生了一場「峰火戲諸侯」的鬧劇。周幽王為了博取寵妃褒姒一笑,竟下令在峰火台上點起峰火。褒姒看到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,終於開心一笑。後來,犬戎大舉攻幽王峰火再燃而諸侯未到。結果,周幽王被迫自刎,而褒姒也被俘虜。一個「立木為信」,一諾千金;一個帝王無信。結果前者變法成功,國強勢壯;後者則自取其辱,身亡國破。由此可見,「信」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
       總括而言,誠信不但能齊家,也是交友之道,為政之法。既然誠信那麼重要,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,一起做一個有誠信的人吧!